来源:Oneplus
在广播还比较流行的二十几年前,电台点歌是件非常时髦的事情。当时,人们可接触的文化媒介并不丰富,沟通方式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约。点歌成了传达感情的一种浪漫而有效的方式。可惜这一美好的形式随着广播的没落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Web2.0时代,社交网络大面积兴起,Facebook、Twitter、豆瓣等等,成功的产品无一不是抓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聚合点。“点歌”这一形式,虽然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人们遗忘,但是依旧具有强大的聚合力。首先,因为愈来愈大的社会、经济、生活压力,使得人们进行传统社交的时间愈来愈少。其次,文字图片类的社交网络,随着人们的广泛参与呈现出信息过载的趋势。在表达丰富复杂感情时,往往显得浅薄。点歌的形式,一方面,并不要求施事与受事者同时参与,保证了时空的相对自由;一方面,相对文字图片,要求参与者做出诸如选曲、赠言等等更多的工作,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
基于上述一些想法,我认为,一个以“点歌”聚合的社交网络,在当下是有需求的。
我在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中查询“点歌”、“点歌网站”,反馈的结果都是提供手机点歌服务的网站,并没有与上述想法契合的网站。依此,我认为,一个以“点歌”聚合的社交网络,在当下是有生存空间的。
细化这一构想,我认为,可以提供下面一些服务:
- 注册会员之间可以点歌赠言
- 有一个公共广播,播出公开的点歌赠言,并且可以评论寄语
- 系统进行音乐、好友、唱片电商等推荐
这一社交网络的学术价值,显而易见。可以收集大量用户行为数据,甚至可以将点歌视为一种人工标注,开展“推荐”、“情感分析”等多方面课题研究。
当然,作为一个信息提供商,特别是音乐这一版权敏感的信息服务,运营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的工作。在这方面我并没有什么经验或者好的想法。但是觉得,可以通过在高校里推广这一服务规避版权问题。
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浅尝辄止地分析这样一种社交网络形式。由于自己并非从事产品与市场方面的工作,对于问题的看法难免片面。还希望有缘人多提宝贵意见。更重要的是,虽然,我觉得这个创意还好,但是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实现它。所以更希望有时间精力的小同学们愿意在将来的软件工程课上把它变成现实。
随手山寨了一个效果图,避雷针自备了。